劉啟祥:1910年2月3日生,台南縣柳營人。

劉啟祥

  • 早年日本習畫,畢業日本文化學院繪畫科,受教於石井柏亭、有島生馬。
  • 赴歐留學,作品曾入選巴黎秋季沙龍。
  • 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與台灣南部美術協會。
  • 畫風靜謐優雅,落筆簡潔而意趣盎然,用色單純而色感雋永。
  • 曾參加日本二科展,台陽展、全省美展,舉行個展多次。

頤樓

  緊鄰劉家古厝旁的大院,則是劉家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洋樓,也是畫家劉啟祥的成長之處,劉氏家族-劉神嶽於日據明治43年(1910)興建的兩層洋樓建築,採仿歐拱廊與日式風尚。

身世

  劉啟祥,1910 年出生於台南縣柳營鄉的第一世家中,父親為聲望卓著的仕紳。十三歲時父親即過世。劉啟祥上公學校時受到美術老師陳庚金的賞識,引發他學習繪畫的興趣。畢業後赴日就學,期間利用課餘勤力學畫,1928 年考入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洋畫科。

  自日本文化學院畢業後,返台曾在日日新報社舉行首次個展。隨後與楊三郎同船赴歐。歐洲的藝術氣氛與大師作品都讓劉啟祥沈醉,更激發出他的雄心,孜孜不息於繪事,繪畫更融成他生命的一部分。
魚店(1940)畫室(1939)
  1935 年左右,劉啟祥重返東京,並在日本結婚。台灣光復後攜眷回到台南故鄉定居。劉啟祥由於看到當時台灣南部的文化氣氛過於冷清,於是組成「高雄美術研究會」,並對台灣的美術教育、美術風氣推動給予熱誠的關心與贊助,使沈寂的南台灣畫壇有一塊豐美的水草地,而劉啟祥也逐漸成為南台灣畫壇的靈魂人物。

  劉啟祥溫和善解人意的個性都表現在畫面上對周遭人物、環境濃鬱的感情中。從早年對愛妻細膩的讚美、鄉里農婦的勞動歌頌,到戰後遍訪群山,探索台灣山脈的精神與豔陽的風采,處處皆可見其以台灣為立足點,拓展出深入而開闊的視野。
資料來源文建會《台灣網路美術館》

畫風:代表作有 肉店(1938)、畫室(1939)與魚店(1940)

  作品早期以群像及人物畫為主,六零年代中期作品多為小坪頂、馬頭山、甲仙、阿里山風景寫生,晚年,作品常以居家題材入畫描繪靜物,對生命的祝福與心靈的寧靜。然而劉啟祥作品,最常被提及的,是早期的人物畫,這些作品筆觸輕柔但淡薄,呈現出夢幻甚或些許哀愁的氛圍。